董路無虛言,育新星破舊風,以實力獲尊。
在中國的足球界,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傳遍了每一個角落。年僅16歲的中國足球小將鄺兆鐳,被西班牙第四級別聯賽的萊里亞競技俱樂部簽下,這一舉動無疑為中國足球注入了新的活力。盡管這只是一個半職業俱樂部的簽約,但它所引發的關注卻不容小覷。
長期以來,中國足球一直缺乏留洋的球員,因此任何有潛力的球員的海外之旅都被視為一件大事。而現在,鄺兆鐳的簽約正是這一趨勢的體現。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簽約,更是對中國足球未來發展的期望和信心的體現。
在眾多評論家之中,即使是那些嚴苛的聲音也不得不承認董路的“足球小將”青訓計劃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董路以及他的足球理念,雖然曾被許多人所詬病,但這次他確實為中國的足球界帶來了新的希望。以民間青訓的方式,他成功培養出了兩名留洋球員,并且這兩名球員都成功入選了國字號,這樣的舉動在中國足球界尚屬首次。
尤為難得的是,董路手下的球員,無論是鄺兆鐳還是劉凱源,都是憑借自己的實力贏得了國外球隊的青睞和職業合同。以鄺兆鐳為例,他在國少對陣韓國的比賽中打入精彩進球,這一表現被萊里亞競技所看中。這與過去中國男足所采用的“官辦留洋”和“商業留洋”有著本質的區別。
過去,中國男足常常依靠足協的牽頭和行政命令來組織球員留洋,如健力寶隊和韋迪的“葡萄牙足球少年”計劃等都是如此,走的是官辦或官商結合的路子。而后來,中資大量并購歐洲俱樂部,一些球員則是靠著商人主導的、出口轉內銷的“刷水”路子走出國門。然而,這些留洋方式都忽略了最重要的競技因素。
與此相反,董路帶領的民間青訓球員的留洋,更加注重競技實力的培養。劉凱源加盟的比利亞雷亞爾和鄺兆鐳加盟的萊里亞競技,背后都沒有中資企業的影子。這股由董路掀起的“民間青訓”風潮,或許能夠改變過去中國男足留洋的錯誤觀念,讓中國球員真正靠實力贏得外國俱樂部的尊重與青睞。我們期待著這種健康的留洋模式能夠為中國足球的未來發展鋪平道路。